董路的足球小将看来要以失败告终了。在最新公布的U15国少队的40人组建名单中,只有一名出自董路的足球小将,他就是留在清华附中的小球员苏训。
董路在2017年开始自己拉起一支9岁年龄段的小球员,组建足球小将一期,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战绩都是有目共睹的。相信这支球队在国内同年龄组中都是佼佼者。今年这些球员绝大多数刚好15岁,正是U15国少队的适龄球员。因此外界有很多传闻,说这支U15国少可能会有近一半球员来自足球小将。结果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说,U15年龄段的足球小将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无球可踢,因此状态不好,所以基本上没有人被选入这支国少队。只有苏训留在清华附中,比赛数量和质量有保障,所以入选。那么是不是可以把这个理由简化成,留在清华附中才能入选,离开清华附中就会落榜呢?
董路的足球小将与清华附中之间到底有什么瓜葛,外人无从得知其详情。不过这件事反映出来的是,董路的足球小将其实是我们足球的非主流,并无法真正被纳入主流的我们足球圈中。以下大部分观点都是老黄自说自话,大家可以权当听一段笑话。
如果董路的足球小将是成功的模式,那么无疑重重打了主流青训系统的脸,上到我们足协,各地方足协,下到各支俱乐部球队,校园青训球队都会颜面扫地。没有面子事小,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事大。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家俱乐部的青训教练。拥有正规的训练设备和优越的训练条件,却打不过一支野路子的球队。你的小球员在各级国字号中都竞争不过人家。你将凭什么去争取自己在俱乐部中获得肯定和晋升的机会?
以前偶尔打打几场友谊赛,打不过可以找找各方面的理由,也就算了。现在可是关乎国少队的荣誉,再被他们比下去,就说不过去了。所以你肯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球员多多入选,并且让野路子的球员少一些,甚至无法入选。而整个足球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各方面的利益联系错综复杂,那些有决策权的人,也懂得怎么做的。这就是我们社会,不仅在足球圈里有这样的现象。董路这个人看样子并没有混入这个圈子,所以被排挤也就很正常了。简单点说,就是他的足球小将遭人嫉妒。
但是如果足球小将的球员和主流的团队合作,把球员记到他们的名下,那就不同了。尽管董路培养了他们6年,但是只要是谁名下的球员,荣誉就归谁所有。君不见每年中考高考出成绩,从来都是奖励初三高三的老师,有多少人会想到前面的老师呢?这就是所谓的“摘果实”。
简言之,董路的足球小将无人入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别人摘不到他的“果实”,当然,这只是老黄的一家之言。
据说这次选拔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甚至个人自荐也在考察范围之内。而一直以来倍受看好的我们小将只有被摘果实的一人入选。老黄觉得,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董路自己,二是别人摘不到果实就宁愿让果实烂掉。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