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我们都不擅长告别(1)_光明网

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

此外,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是他的戏剧代表作。

据央视新闻综合法新社和路透社7月12日消息,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享年94岁。

读这部作品,最能引起读者共情和代入的,无疑是有关“生命轻与重”的思考。“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就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些金句经常被中国读者摘抄引用。

早在1987年,中国作家韩少功和景凯旋分别翻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2002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购得昆德拉13部作品在中国内地的中文版权。翻译所用的,是从昆德拉家中拿出来,由他亲自指定的法文“定本”。

2016年11月,韩少功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谈及翻译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遭很多出版社拒绝出版时称,“当时主要是因为昆德拉没什么名气,相当一部分编辑只认名气,那就没办法了。后来作家出版社的白冰先生等力排众议,才接受了译稿。”(张恩杰)

米兰·昆德拉曾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如今,这位老人也与世界告别了,据外媒12日消息,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的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享年94岁。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

昆德拉曾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后来,哈斯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米兰·昆德拉曾经学习过绘画、音乐、哲学、电影等,这些后来都成为他小说的丰富养料。

米兰·昆德拉1975年接受了法国雷恩第二大学的聘任邀请,前往法国。自那以来,他一直生活在法国。其作品有《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无知》等,一代又一代读者从未停止过对昆德拉文学世界的探寻。他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现代人的困境。《寻找米兰·昆德拉》译者王东亮说:“阅读昆德拉是愉快并且益智的,他通常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层层剥离出我们惯常熟视无睹的某些事物的真相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昆德拉同样是令人难堪的,他总是无情透视着生命的本质、人性的本质,让读者不得不直面自身的存在,无路可逃。”

在众多经典小说中,昆德拉最为知名的当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出版于1984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以1968年布拉格之春为背景,讲述了四个人物在爱情、、忠诚、背叛、自由、责任等方面所经历的种种困惑和抉择。小说涉及相当多的哲学概念,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曾评价说,米兰·昆德拉凭此书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米兰·昆德拉曾透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早的名字是“The Planet of Inexperience(缺乏经验的星球)”,因为“我们只出生一次,我们永远不能带着前一段生命的经验去开启一段新生。我们告别童年时不知道青少年是什么,我们结婚却不知道结婚是什么,即使步入老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老人是他们晚年的无辜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世界是缺乏经验的星球。”

米兰·昆德拉曾经在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专业,是“捷克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一员。

“捷克电影新浪潮”发轫于1962年,这批电影带有很强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表达出了一代青年对社会的态度。在这场运动中,作家米兰·昆德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1967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联盟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米兰·昆德拉将这一波民族电影描述为捷克斯洛伐克文艺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9年,经昆德拉亲自改编,由捷克新浪潮导演亚罗米尔·伊雷什执导,电影《玩笑》最终上映。米兰·昆德拉在给1991年版《玩笑》所作序言中仍表示:“我仍然认为那是一部出色的影片,没有过时感。”

除了《玩笑》外,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被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电影由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朱丽叶·比诺什主演,是1988年美国十佳影片之一,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提名,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女配角(莉娜·奥琳)提名,并获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改编剧本奖,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电影大获成功,但是米兰·昆德拉却并不太高兴。

据《布拉格之恋》编剧尚克洛德卡里耶尔回忆,当时他与昆德拉花了数月时间讨论修改法文剧本,昆德拉还特别多加了几句原著中没有的台词。但后来剧本被改成英文版拍摄时,并没有与昆德拉讨论。昆德拉的友人透露,他看了电影后感到错愕失望。更由于他之所以闻名于世竟然是因为书被拍成电影,所以,决心不再让人将他的书改编成电影。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成功隐身的作家。法国记者、作家阿丽亚娜·舍曼的《寻找米兰·昆德拉》202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书中记录了昆德拉 1975 年移居法国后,先在小城雷恩后到巴黎以教授文学课为生的经历。

昆德拉夫妇刚到法国的时候,生活并不如意。1975 年,在法兰西学院院士、作家多米尼克·费尔南德斯等人的帮助下,米兰·昆德拉在雷恩第二大学得到了一个职位:副教授,讲授文学概论和比较文学课程。在妻子薇拉·昆德拉的记忆里,昆德拉在布拉格电影学院教书时从来不做备课笔记,但是,自从1975年在雷恩第二大学授课开始,他就熬夜备课。“他一句一句把讲义写下来,累得筋疲力尽,用外语即兴发挥太难了。我们刚来的时候他的头发是黑的,6个月之后就变成了灰色。”

《寻找米兰·昆德拉》的作者阿丽亚娜·舍曼写道:“他热衷于讲课,是因为他不只是在讲文学,而是在讲他的文学。”昆德拉说:“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

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不朽》中表示:“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说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如今,昆德拉虽然离开人世,但他的作品将是留给这个世界的不朽印记,并将在未来继续影响我们。”(张嘉)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